作者:刘文跃
01
在一次竞技赛事活动中,一名大学生向几位“杂牌军”炫耀:“我还没毕业就已经被某大企业录取了,工资有四千多。”话语间眉飞色舞,散发着一股傲气。
一位来自职业学校的男生轻哼一声:“我们毕业后直接进上海的厂子,最少都可以拿到八千以上。”那稚嫩还未脱尽的脸庞上,升腾着一种自信。
知识改变命运,技术工人也有地方释放人生的价值。这不是笑话,这也不是故事。
“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学校的。”女校长笑声清脆,喜容满面,言辞里有感叹,有欣慰,更有无比的自豪。
02
这个地方有一个很牛气的名字,叫做候旨亭,父老乡亲已经称呼了好几百年。
候旨亭很古老。有传说,曾经有多少县令在这里远迎上喻;有奇谈,落魄的谪仙在这里等候圣旨不得。
在候旨亭这个地方,有一座职业中专学校,取名潇湘,让中考落榜的莘莘学子若鹜趋之。
潇湘还很年轻,正值风华正茂,借用一句伟人的话意,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,充满活力,充满希望。
03
太阳的余辉穿透艺术长廊,洒在石桌上,洒在石凳上,洒在廊道内外,金光闪烁。廊柱阴影倾斜,排列,组合,灿烂的阶梯延伸远方。
有两个学生坐在石凳上低声交谈,身着整洁干练的迷彩,脸上洋溢着欢乐。我们从他们身旁走过,“叔叔好!”他们异口同声问候。
校长指着其中一位学生,深情地给我们叙说了一个好孩子坏孩子的故事。这个被其它学校定义为调皮捣蛋的孩子,在一个初春料峭的日子,跳进三米多深的溪渠,救下了落水的童稚。
环绕校园,一声数声“叔叔好”,轻柔而清晰地响起在我们耳畔,是那么地动听,那么地让人愉悦。这就是潇湘的孩子,这就是潇湘的面貌。
04
宁乡市的民办职业教育起步,不是很早,也不是很晚,栉风沐雨二十余载,有的风云一时,有的昙花短暂,有的霓虹高挂。
以湖南别称命名的潇湘职业中专学校,一个无名小卒稳步前行,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,迎风雨,向太阳,昨天茁壮成长,今日根深叶茂。
在潇湘,有一种宗旨,叫“力学笃行,德艺双馨”。技术能手,管理人才,创业精英……潇湘人励精图治育英才。
在潇湘,有一种使命,叫“为民办学,为国育才”。定单教育,定向培养,校企合作……潇湘人筚路蓝缕兴职教。
05
数字历来很客观。立校二十一载,潇湘向社会输出万余优秀学子;近三年高考,潇湘有400多位学生跨进各类高校大门。
数字历来很真实。今天的潇湘,是上海大众、格力电器等50多家著名企业的校企合作者,是奥的斯电梯、碧桂园建筑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定点的员工培训基地。
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,以促进就业为向导。”积淀潇湘,扩充规模接纳人才;壮大潇湘,精细品质培养人才;探索潇湘,创新模式输送人才……
与时俱进,这是发展大道,在潇湘永远不会过时,“少年智则国智”,传颂百余年的誓言,在潇湘青春依旧。
06
她叫张晓辉,一个曾经两次被人误会“绊哒脑壳”的知识女性,思想总是与人不同。
那一年,她丢掉银行的正式工作,下海,南下,加入打工大军;那一年,她请辞报社的记者身份,回乡,创业,涉足职教生涯。
再次重新创业,一路宿雨餐风,“我的精气神,我们的今天,全部来自于他。”如今身兼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的张晓辉感动万千。
这个他,就是吴建强,潇湘职专的董事长,张晓辉的老公,一位敦厚儒雅的男子汉,首倡校企合一的睿智人。
07
名满潇湘,一个一个奖项接踵而至。不说远的,只说近的。有两个班级获评“湖南省先进班集体”;参加“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”,斩夺首届电梯工程技术大赛团体二等奖,学校荣获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誉满潇湘,各级主管部门称赞纷呈。不说小的,只说大的。去年,获评“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”,今年6月,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采守宽视察学校,他说,你们“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,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”。
是的,今日的潇湘已经挺立于湖南职业教育的阵地前沿;是的,今日的潇湘已经成为地方民办职业学校的的领头雁。
不够,还远远不够,“我们的目标是一流的现代化职业学校”,张晓辉坦言:“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,向着伟大的复兴,前进!”
作者简介
刘文跃,出生于宁乡市金洲镇,笔名:文锐。系宁乡市诗散文协会副会长。近几年来,专攻文学新体裁诗散文,在中国散文网上先后有多篇作品获封推。有文字散见于新浪网、163网易、湖南日报、长沙晚报、今日宁乡、宁乡广播电台。